航海罗盘是如何在世界上传播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发明了指南针,而且还制成了航海罗盘。航海罗盘于12世纪传入欧洲,进入13世纪已非常普及。此后,欧洲人对罗盘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并且制作出许多新型的罗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并且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没有指南针,哥伦布就不可能远渡大西洋发现美洲,达?伽马就不可能绕过好望角开辟新航路,麦哲伦就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所以,马克思高度评价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详细] |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是古代中国人的重大发明,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代,当时是利用天然磁石做成的。到了唐朝末年,人们已知道用人工磁铁制作罗盘。早期的指南针除了用于陆上指引方向外,还被用来看风水。到了11世纪,人们已开始利用罗盘来进行航海了。1123年,北宋徽宗皇帝派出一支庞大的船队,从宁波出发,前往高丽。完成出使任务后,又回归到宁波。这个外交使团中有个名叫徐兢的随行人员明确记载说,他所乘坐的中国海船,在气候昏暗的夜间,就是依靠指南针来导航的。由此可见,宁波是中国最早利用指南针进行海上远航的地区之一。[详细] |
“哥德堡号”是哪个国家的船只? |
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间的交流,很早便点燃跨越传递的火炬,而陆路和海路交通是其间最重要的渠道。1877年普鲁士学者李希霍芬(Fendinand Von Richithofen)将陆路称为“丝绸之路”,与此相对应,又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名称。目前,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庞大的学术概念,涵盖海外交通、航海科技、宗教、民俗、中外陶瓷、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等众多课题。古老的海路绵延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至非洲东部,越两大洋经红海进入欧洲,串连起沿途星罗棋布的港口。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埃及、罗马、希腊等民族的古代商人都曾通过转运或直航,致力于海上商道的开拓。由于航路上往来着陶瓷、丝绸、茶叶、香料等诸多商品,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茶叶之路”、“白银之路”等。[查看详细]
经过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至唐、五代,通往日本、朝鲜的北方航线及通往西亚、南亚、东非等地的西行航线均获得了更大发展,其表现为依托海岸线前行的曲折航线减少,更加便捷的直航增多。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交州(今属越南)等诸多国际性大港交相辉映的盛况开始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与陆上丝绸之路并驾齐驱。[查看详细]
|
|
|
海上丝绸之路至宋元时期步入鼎盛。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技术的突飞猛进及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进步,更多航线被开辟出来。大规模的国际性商贸活动,使得海外商品的数量与种类均空前丰富。[查看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