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丨牧区转型走出双赢路
www.fjsen.com 2025-11-03 17:17:50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帛宇

“过去放牧全靠天,草场一退化牛羊就瘦了,现在禁牧有补贴,冬天还有暖圈,收入翻了一番。”近日,牧民阿力木别尔得·沙特巴勒得站在那拉提草原自家民宿的院子里,向游客细说生活的变化。

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作为全国重要牧区的新疆持续实行草原禁牧补助与草畜平衡奖励,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提高了牧民生活水平,促进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21年国家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中央每年向新疆下达补奖资金24.77亿元,像阿力木别尔得这样受益的农牧民有近30万户。据统计,2021年—2024年,新疆草原补奖资金发放率均在98%以上,近30万户农牧民户均年补奖资金8000元以上,人均收入中政策性收入占比超13%。

那拉提草原上植被生长茂盛,牛羊成群。马军 摄

“一卡通到账8.99万元。”近几年,阿力木别尔得每年都会定期收到这笔草原补奖资金。他家有3000亩草场,曾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连几十只羊都养不肥,更别说赚钱了。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他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夏天适度放牧,冬天把牛羊赶进新建的棚圈舍饲,用补奖资金陆续购买了200只羊和10多头牛,还储备了充足的冬春饲草料。随着草原生态持续改善,游客逐年增多,阿力木别尔得又把家里的房子改造成民宿,一年仅接待游客的收入就有好几万元。

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以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4340.78万亩,累计发放补奖资金11亿元以上,通过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草原植被盖度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同时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景区周边牧民通过经营民宿等实现人均增收8000余元。

为守护好草场,塔城地区通过民主选举配备牧民管护员,在重点区域设立管护站。裕民县哈拉布拉乡牧民也尔扎提·阿拜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我不仅能每年领到3.9万元补奖资金,还能靠管护工作额外增收。每天巡护草场,看着草长得越来越好,心里特别踏实。”

在阿勒泰地区,“牧旅草”融合的发展模式让草原焕发新活力。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以来,阿勒泰地区通过“牧旅融合”带动1.2万名牧民跨区域就业,50%以上的牧民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收入占比达25%。

“以前养100头牛需要5个人,现在只需2个人,出栏时间还缩短了3个月,每年能多赚10多万元。”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养殖大户艾力·麦麦提说,他用补奖资金引进了良种牛,新建了青贮窖,还配套了机械化饲喂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凭借推广种养结合、标准化养殖的畜牧业转型模式,畜禽存栏、出栏及畜产品产量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2.63%、16.92%和26.59%。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树振副教授正带领团队成员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马帛宇 摄

为了促进新疆牧区转型发展,国家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还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多次组织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入户指导,让政策家喻户晓,做到应补尽补。同时不断创新管护模式,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等实时掌握草原植被变化情况,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新疆草原生态环境已得到恢复和明显改善,优良牧草比例不断提高,野生动物种群逐年增多。行业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2.33%,较202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主要牧区第二位。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正在持续释放红利,在这一惠民政策的支持下,草原生机蓬勃,牧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新疆牧区正走上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责任编辑:陈雨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