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万亩凤堰古梯田迎丰收 秋日丰收美景已上线!

2025-09-20 09:47:04?作者:?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金秋时节,位于秦巴山区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凤堰梯田的万亩水稻陆续成熟。丰收季,当地还通过发展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秋高气爽,位于陕西汉阴的凤堰梯田迎来丰收季。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稻穗低垂、金黄遍野。农户们穿梭其间收割水稻,一幅忙碌而喜悦的丰收画卷。今年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目前收割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将于9月底全面完成。

汉阴县漩涡镇田凤村一组种植户 吴兆宏:我们今年种了50亩水稻,总体来说品质还可以。

汉阴凤堰梯田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梯田,2024年9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为保护梯田原貌和灌溉系统,这里仍保持人工收割和小型打谷机脱粒。今年8月建成的富硒大米加工企业,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和包装,进一步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凤堰梯田已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的产业链,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激活了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中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汉阴县漩涡镇某农家乐经营者 杨秋红:前几天我们还接待了两辆大巴车,都是爱好摄影的人来拍照。我一发朋友圈说我们这收稻谷了,很多游客在我手上订了好多大米,我们这儿的大米品质很好,人家在我们这儿吃过的都说大米很好,走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回家跟朋友们分享。

中稻陆续开镰

良种良技助丰收

这段时间,江西1200多万亩中稻陆续开镰收割,各地通过优化种植管理和技术扶持,为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在金溪县陆坊乡,千亩中稻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农机手正熟练地驾驶收割机穿梭田间,伴随着阵阵轰鸣声,金灿灿的稻穗被收割、脱粒,顺着出粮口,落入等候一旁的运输车辆,同时,农技人员在现场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

金溪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 曾安华:肥水管理非常到位,结实率、成熟率都非常高,亩产在1400斤以上。

7月份以来,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对中稻灌浆造成很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积极引水、调水,在沟渠边新建泵站和应急抗旱井。

金溪县陆坊乡种粮大户 苏永星:水渠加宽了,放水也方便了,每亩产量也比以前高了一两百斤。

而在寻乌县丹溪乡,当地利用梯田气温、水源好的优势,实施优质稻订单种植,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农户种植效益进一步增加。

寻乌县丹溪乡双溪村种粮大户 钟昌伦:现在中稻的收购价格在1.7元每斤,我这个品种的中稻是新品种,比较好吃,价格可以每斤多卖三毛钱。

随着稻谷不断收割入仓,烘干作业也在紧张进行,在黎川县樟溪乡店上村的粮食烘干服务中心里,金灿灿的稻谷倒入进料仓,经过筛选机精准过滤稻秆、杂草等杂质后,干净的稻谷自动进入烘干机内,在恒温控制下快速去除水分,可以满足周边三个乡镇的稻谷收购烘干工作。

种粮户 李水根:以前稻谷全部要卖到县城去,不仅费时还增加运输的运费。现在有了这个烘干场,直接收购我们的湿谷,节约了成本,还很方便。

黎川县樟溪乡店上村粮食烘干服务中心负责人 戴春根:我们全员在岗,设备24小时烘干,目前烘干厂日均处理粮食180至200吨。

据江西省农技推广中心田间调查显示,今年,全省中稻亩穗数和结实率与去年相比分别同比增加0.48%和0.32%,为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辣椒满枝头

椒农采收忙

眼下,湖南省嘉禾县的辣椒进入丰收季,田间地头,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当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辣椒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农户增收。

在嘉禾县珠泉镇大路村,密密麻麻的小红椒争相从枝头探出叶面,诱人的辣椒香弥漫在空气中。农户们忙碌地穿梭在田地里采摘、装运,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嘉禾县辣椒加工产业园负责人 李棋:我们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辣椒产业链,同时带动了700名农户参与种植,吸纳60余人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至10万元。

针对深加工企业收购原料资金需求大、周转急的特点,邮储银行嘉禾县支行推出“订单贷”,以企业与种植户签订的收购合同为依据,提供灵活的信贷支持,为当地辣椒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年产量在8.9万吨以上。辣椒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15%,加工产品从传统辣椒酱扩展到辣椒精油、冻干辣椒等10多个品类,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